首页 > 新闻中心
外贸增长:难度虽加大 回升亦可期
发布时间:2015-05-27 浏览次数:2930
 

世界经济没有大的好转,中国也处于比较优势转换阶段,因此,不应对短期内外贸进出口出现大的好转抱有过高期待。

尽管世界经济出现分化,但是各国都在努力改善自身经济发展环境。中国也在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融资租赁等新型贸易业态今年将继续蓬勃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一带一路战略将加快实施,这些都是促进今年中国外贸发展的有利因素。  

在中国外贸进出口分月数据中,通常而言,4月是一个颇具指标意义的月份。经历春节长假期间的停工后,工厂陆续开工,贸易活动恢复活力,反映在进出口数据上,一般来说4月的数据会比此前几月有明显回升。而和往年同期数据相对比,4月更是观察全年外贸开局走势的关键月份。

相比于往年4月的高歌猛进,今年4月的外贸数据有些出乎外界预料:春节效应似乎不那么显著了。

海关总署58日公布的4月份外贸进出口数据显示,4月份,进出口呈现出双降态势。其中,出口1.08万亿元,同比下降6.2%,降幅较3月份收窄8.4个百分点;进口8739亿元,同比下降16.1%

值得关注的是,出口部分,尽管4月出口降幅较3月减少8.4个百分点,但和去年同期相比却下降了6.2%,是20094月以来首次出现下降。而进口部分下滑16.1%,同样是近几年的最差表现。

就连向来被视为外贸晴雨表的广交会,此前也交出了欠佳的成绩单。据了解,今年广交会出口成交1720.96亿元,同比下降9.64%

外界分析,4月出口数据延续了3月的颓势,与前几年状况明显不同,这显示出春节因素已不是主因。同时这也预示着今年外贸全年目标的实现将非常严峻。商务部此前报告更明确指出,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外贸发展面临外部需求不振等诸多挑战,加上国际市场份额已处于较高水平,中国外贸可能保持中低速增长。

6%困难加大

在全球经济弱复苏的大环境下,中国今年实现出口6%的增长目标将变得更困难。对主要地区的出口仍然乏力,整体外部需求疲软

龚一斌是上海市闸北区一家国际贸易公司的负责人,有过20年外贸生意经验的他2012年开始介入葡萄酒贸易,目前还同时经营着五金配件的出口生意。

往年每个春节过后的4月,来自美国的五金配件订单便会明显增加。不过,今年的状况在龚一斌看来不太乐观。现在我们美国的订单几乎没有。这种状况也让他开始将更多精力投向葡萄酒贸易。就在5月初,他的进口葡萄酒展示中心正式投入运营。葡萄酒我们一般春节前就已经进口好,这块贸易受春节因素影响不大。

谈到今年公司的出口业务,他认为下半年应该会有所回升,不过从今年前4个多月的状况来看,仍比去年情况差一些。

对全年外贸状况持不乐观态度的,除了龚一斌这样的中小外贸企业主,还有国内各家券商的宏观分析部门。

对于4月进出口数据呈现双降,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在全球经济弱复苏的大环境下,中国今年出口6%的增长目标将变得更困难。

他认为4月的数据确实能够反映出某些问题。考虑到今年春节错位,前3个月进出口数据大幅波动,一定程度上存在数据失真,较往年同期的可比性较低。他补充说,而随着节假日因素影响的消退,4月份数据理应在上个月进出口双双大幅下滑的基础上有所恢复,但实际情况是两者并没有明显改善,其中出口增速仍处于历史低位,进口的下滑幅度甚至进一步加深,表明总体进出口形势较差。

李慧勇分析:对主要地区的出口仍然乏力,整体外部需求疲软。以美国为例,美国一季度GDP环比年率仅增长0.2%,远低于前值和预期,也印证了其经济复苏偏弱。而且,从取得订单到出口恢复周期一般需要36个月,结合目前新出口订单持续萎缩的形势,二季度出口仍将不容乐观。

而在进口方面,增速已经是连续6个月呈现下降。这反映出国内需求不振,此外,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又拖累了进口金额。

民生证券宏观研究员朱振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4月数据不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国内需求仍然不振,此外,也同人民币汇率波动密切相关。

在全年部分,朱振鑫认为,由于短期内国内经济基本面没有本质变化,虽然接下来顺差可能会有所收窄,但全年全国进出口仍将持续走弱的大格局不会变化。

他说:鉴于目前的外贸状况,央行进一步降息、降准的趋势可能还是很明显的。

一带一路成亮点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果与中国有一些大的项目签约,可能会对国内进出口数据产生影响。一带一路相关的项目一旦落实,必然会对进出口下降的趋势起到一定对冲作用

尽管4月外贸数据不佳,但仍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在出口产品结构、市场结构方面也有所优化。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此前曾强调,虽然稳增长压力加大,但我国出口结构调整趋势向好。

按照海关总署的数据,今年前4个月,在主要贸易伙伴中,我国对美国、东盟的出口增长,但对欧盟与日本的出口下降。若按照企业类别,国内民营企业进出口比重提升,而产品结构上,机电产品和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也在增长。

此外,中西部省份出口增长较东部发达省份速度更快。同时数据也显示,即便进出口总体呈现下降,在前4个月,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成交量显著增长。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值占同期我国外贸总值比重超过25%

朱振鑫认为,今年一带一路毫无疑问将成为外贸领域一个大的变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果与中国有一些大的项目签约,可能会对国内进出口数据产生影响。

今年5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指出,将全面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水平,大力推动外贸结构调整。这意味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中国外贸中的重要性将显著提升。

《意见》提出,全面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水平,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等优势产品对沿线国家出口,抓住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带动大型成套设备及技术、标准、服务出口。

在朱振鑫看来,一带一路相关项目一旦落实,必然会对进出口下降的趋势起到一定对冲作用。不过,他仍认为,今年出口状况可能比去年差。

出口主要还是受到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内部应对来讲主要还是需要对汇率政策做一些调整。人民币应当适当贬值一些,我觉得是有必要的。他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朱振鑫认为,长远来看,人民币的国际化、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将有助于缓解国内外贸的不佳态势,也避免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人民币目前的强项在于投资,而不在于结算。但人民币的结算又涉及到资本账户的开放问题,这肯定是一个比较慢的过程。

稳增长政策密集出台

考虑到经济增长已经处在失稳的边缘,政策将面临更大压力。近期决策层也明显加强对经济下行的关注,财政政策将有所发力

针对4月外贸数据,招商证券宏观研究部门此前点评认为,4月份的进口数据显示内需仍然较为疲弱,实体经济亟待宏观政策支持。

光大证券研报则认为,外需的疲弱给国内政策带来更大放松压力,资本市场将继续享受宽松流动性的推动。疲弱的外需对本就低迷的国内经济增长势头带来了更多下行压力。考虑到经济增长已经处在失稳的边缘,政策将面临更大放松压力。近期决策层也明显加强对经济下行的关注,财政政策将有所发力。

实际上,4月份外贸数据公布后,政府对全年外贸状况已经表示出明确的担忧。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在数据公布后的第二日便表示,外贸稳定增长,关乎产业发展、稳定就业和改善民生,关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4个月进口降幅较大,主要是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所致。孙继文指出。

据孙继文介绍,近期,商务部组织调研组分别赴15个省(区、市)开展外贸形势调研,对全国31个省(区、市)近6000家外贸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对80家广交会参展企业开展深度访谈,对66个重点行业和前30大出口市场进行了认真分析。

孙继文强调,总体上看,多数企业认为,国际市场需求低迷、部分市场局势动荡、人民币对美元以外主要货币明显升值、贸易便利化水平有待提高、融资难融资贵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是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

针对外贸困境,商务部此前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5年春季)》中已颇有给全年外贸形势打预防针的意味。报告提出,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外贸发展面临外部需求不振等诸多挑战,加上国际市场份额已处于较高水平,中国外贸可能保持中低速增长。

报告认为,2015年,世界经济将延续温和复苏态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中国经济开局平稳,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新生动力加快孕育,但仍面临下行压力。中国外贸特别是出口具备增长的基础条件,但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没有根本改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挑战和压力还在增大。

《国际金融报》记者整理发现,为减缓持续恶化的进出口趋势,从4月起,国务院密集出台了多项外贸稳增长政策。如4月中旬的《关于改进口岸工作支持外贸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扩大口岸开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5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提出加强电子商务国际合作,推动电子商务走出去;而512日最新公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对培育新常态下的对外贸易竞争新优势提出了明确要求。

此外,据中国政府网的报道,在今年4月底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动询问有关部门何时可以实施对部分国外日用消费品降低关税的试点时,有关部门负责人回答称8月或可实施,结果李克强总理明确要求6月底前必须实施。

据了解,此次会议除了决定6月底前开展降低进口关税试点外,还提出了完善服装和化妆品等大众消费品的消费税政策、增设和恢复口岸进境免税店、进一步推进境外旅客购物通关和退税便利化、加快推进中国产品品牌提升工程,支持实体店发展,实现线上线下互动等措施。

有专家表示,降低关税以及部分国外商品的消费税,将有助于国人的消费回流。长期以来,中高端消费外冷内热的问题一直存在,价格差距是主要原因。而政府此次直接通过减税的做法,可能很快就会产生积极效果。

下半年或迎回升

下半年中国对欧洲、日本市场的出口可能会出现回升。目前最需要担忧的是东盟以外的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因为这些市场面临的是结构性危机

针对政府推出的一系列外贸稳增长措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下半年中国对欧洲、日本市场的出口可能会出现回升。

在中国外贸方面,梅新育可谓是乐观派。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不久,他曾公开表示,不应对出口下滑过度悲观。而直到今年2月,他仍强调对1月份外贸数据不应只看表面,而应同时看到积极趋势。

谈到今年下半年的外贸形势时,梅新育认为应该区分不同的市场、分别来观察。而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也应该考虑到这一点。

我们看到前4个月对美国、东盟的出口都在增长,对欧盟、日本在下降,对东盟以外的新兴市场出口下降。梅新育说,但我判断,今年剩下的时间对欧洲的出口将有所回升,因为欧洲主要经济体的经济都已经有所恢复,并且欧盟的量化宽松措施,也会对欧洲经济企稳复苏有正面作用。

在他看来,欧洲主要经济体经济的复苏,迟早会反映在对亚洲制造尤其是中国商品的需求上。毕竟欧洲劳动力市场的体质改进不是太明显,需求的增长不会体现在欧洲自己的制造业上。但需求回升仍需要一定时间。

而在日本部分,梅新育分析,对日本出口下降,是去年日本实行的税制改革所引发的连锁反应所致,但一段时间后影响还是会消除。

201441日,日本政府时隔17年后,将消费税由5%直接提到到8%。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今年58日的报道,消费税增加到8%的举措实施后,日本人的消费心理趋向于节俭,总体支出不断减少。

日本经济新闻称,日本总务省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度日本的恩格尔系数平均达到24.3%,升至自1993年度2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由于消费税增税,日本家庭压缩总体开支,再加上日元贬值等带来的食品涨价,均导致了恩格尔系数的升高。

梅新育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相比于欧美以及日本市场,目前最需要担忧的是东盟以外的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因为这些市场面临的是结构性的危机。

新兴市场整体来说正陷入持久的危机之中,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会下降。尤其是拉美以及非洲。这些国家以往是通过出口初级产品获得的收入转移支付,让国内大量人口脱贫。但目前的初级产品熊市让这些国家政府的财政陷入危机。他解释说,实际上,从2013年开始,拉美地区的贫困人口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开始回升了。这种趋势今年很可能会加速,这对中国出口是很大的冲击。

在政府可以采取的外贸稳增长措施方面,梅新育认为,除了常规措施之外,一带一路可能将是突破点。我们可以通过帮助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宏观经济增长,来稳定我们的需求。他说。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网